陕师大总社多元化开展版权运营
提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第一时间便会想起《杜拉拉升职记》《铁梨花》《金陵十三钗》等热门畅销书,以及数不胜数的获奖图书。其实,这个建社32年,出版图书近万种的国内知名出版社,在版权运营方面也颇有建树。
据记者了解,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已经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其软件正版率达100%。因此,陕师大总社2015年被陕西省版权局授予“陕西省版权示范单位”称号,2016年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2017年被中国版权协会评为“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
版权创造,尊重作者才能创作优质图书
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成立30周年的时候,以“三十年,三十人”的方式,评选出为总社学术文化教育出版作出突出贡献的30位作者,霍松林、叶舒宪、严歌苓等知名作者获奖。
2017年开始,总社每年都举行一次年度优秀作者表彰会,表彰上一年度为总社作出贡献的优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告诉记者,他会把这种重视作者的做法长期坚持下去。
对作者的重视,在陕师大总社显得越来越重要。将优秀作者表彰常态化,赢得作者的关注支持,可以吸引并聚集更多优质出版资源,带动精品力作出版。据了解,建社32年来,陕师大总社已有近600种学术著作、社科图书和教材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大奖。其策划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家作品系列,包括了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陈寅恪、傅斯年、鲁迅等50多位学术大家的200余部著作,在学术界、出版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有了优秀作者资源后,在图书出版环节,陕师大总社更是严格执行出版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护作者的权益。“出版社有一套完善的图书、期刊全流程管理办法,从选题策划,到作者遴选、组稿成稿、三审三校、设计印刷等环节均有标准化程序和流程。”刘东风说,这些是能出版一本好书好刊的基础。
积累了32年出版经验的陕师大总社已出版图书近万种。在版权管理方面,陕师大总社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刘东风说,目前他们已经制订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制品专有出版权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对加强总社图书、期刊和电子音像制品的专有出版权管理,规范专有出版权的经营和再开发。
在日常出版经营工作中,陕师大总社从上到下,都做到了重视版权管理,确保经营工作合规合法。比如在出版环节,他们会严格执行《著作权法》等出版法律法规,所有出版物均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对授权类别、授权期限、稿酬标准及支付方式、出版环节作品修改、署名方式等做出明确约定,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权人及出版社双方的权益。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作者支付稿酬。同时还有完善的学术不端防范机制及手段,对所有书稿、期刊投稿,应用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相关检测,发现问题,认真修改;问题严重者,坚决终止出版、刊用。
此外,陕师大总社也注重版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目前已经将版权保护知识学习、培训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全员版权意识。并赋予了每一位市场销售人员市场监管职责,发现盗版等问题及时查处,或向当地市场管理部门举报,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维护出版社权益。
“不断健全版权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版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陕师大总社做到了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刘东风说。
版权开发,多元化运营体现对内容的尊重
最近,陕师大总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塬上》被改编成电影,并在2017年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最高奖——圣乔治金奖。小说《十七岁的围城》成功实现了影视改编权销售;文化普及读物《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出版后,又在喜马拉雅APP上销售同名课程,实现一次输出,多层开发……
这些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是陕师大总社在版权创作、传播、使用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刘东风告诉记者,在当初与作者签订出版协议时,陕师大总社就与一些作者签下了图书的影视改编权或电子书、有声读物的所有权,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这些改编成功的图书。同时他也遗憾地说:“还有一些没有签约,十分遗憾,这说明我们对作品的认识和对市场的把握还存在很大欠缺,需要尽快弥补和提高。”
“版权多元化运营和开发是对已有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运营,使其利用率趋向最大化,产出率趋向最大化,这是对内容价值的尊重,也是对作者的负责。”对于版权开发,刘东风这样认为。由此,除了影视剧、有声书改编外,陕师大总社也陆续开发了“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项目、多卷本《中华茶史》与中华茶文化数据库与丝路传播服务平台、“丝路大遗址”项目、“小说写作孵化营”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是陕师大总社在版权创作、传播、使用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也体现了陕师大总社以人文、大众和教育出版为重点,强化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开发,突出自主创新,优化内容结构,以项目开发带动版权贸易,为走出去创造条件的版权经营战略,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版权输出,讲好中国故事是使命担当
2016年9月,陕师大总社与莫斯科俄语出版社签订合作互译出版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中国文化常识》《秦朝穿越指南》《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先前的风气》《蒙曼说唐 长恨歌》《老庄的智慧》等数十种图书分别向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输出版权。“近20年来,我社的版权输出工作经历了由易到难再到步入正轨的变化。”刘东风对此感慨地说。
据了解,为了推动版权输出,陕师大总社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组建国际项目合作部,进行版权资产摸底,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国际书展,主动联系专业版权代理公司,接待有合作意向的国外(境外)组织和出版单位来社考察参观等。通过建立联系、保持沟通、多次会面,到最后签订合同等步骤,一本图书的版权输出工作才算落地。
与前些年相比,刘东风感觉到,现在随着图书种类的增加以及影视改编权等愈发受到重视,版权谈判的难度也增加了。但正因如此,经过多方探索,“各方都深入了解了市场,明确了需求,版权贸易也步入了规范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轨道,只要借助平台,提供优质的资源内容产品或搜索想要引进的版权内容,版权贸易信息更准确,交流更便捷,合作更多样,成功率更大。”
对出版社而言,版权输出是服务国家大局、体现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出版人也可以想得更多,看得更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在这样的意识下,陕师大总社进一步注重对外合作,以国际化视野、专业化开发、系统化运行、同步化操作做好版权贸易与国际合作。据了解,陕师大总社专门制定了《关于组建国际合作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具体目标,并建立了走出去绩效考核机制,社里专门设立走出去专项奖励,对于自主引进及输出项目给予奖励。
“版权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根基,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保证。”成为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后,刘东风表示,陕师大总社将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做好版权产业及出版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任晓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