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云南省推进精准扶贫
3月25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别介绍了我省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文旅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2015年以来,我省推动96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电商进村综合示范,示范县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实现电商进村综合示范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目前全省聘用生态护林员达17.04万名,居全国第一。同时,全力破解贫困山区有“生态”无“生计”难题,核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十三五”以来,我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7000亿元。
产业扶贫
突出特色 覆盖到户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抓产业覆盖、抓主体带动、抓指导服务、抓产销对接,实现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1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波介绍,2016年我省制定印发《云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8年制定印发《云南省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尊重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基本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将单家独户的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链条,促进稳定脱贫增收。
全省共遴选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2.86万人,对贫困户开展面对面的生产经营指导服务。依托全省各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立436个专家组,与88个贫困县建立农业科技对口帮扶机制。我省组建“三区三州”专家服务团,由马铃薯、牧草、花卉3个产业16名专家对口指导迪庆藏族自治州,茶叶、蔬菜、草果、中药材、中蜂5个产业25名专家对口指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生产技术服务。
积极组织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2019年,我省组织贫困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了8场全国性产销对接活动,其中在省内举办4场,现场签约金额16.94亿元。
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将紧盯产业扶贫投入、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实效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构建上下左右运转协调、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有效落实。
电商扶贫
多点开花 便民富民
“2015年以来,云南推动96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示范县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位,实现了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3月25日,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赵瑞君介绍了我省电商扶贫的成效。
5年来,我省建成7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5576个村级服务网点、8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39个乡镇快递网点。通过“贫困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模式,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加工标准化、网销品牌化、渠道多样化,帮助贫困农户利用电商创业就业,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开展培训10.74万人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68.95万人。
我省围绕八大重点产业,构建“产品库+公共服务+营销渠道”为架构的“一部手机云品荟”供应链平台。利用“新消费场景+新零售传播”模式,开展“云厨房”网上直播,通过知名主播、县长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扶贫产品的认知度、体验感和转化率。
当前,我省商务系统继续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同时着力实施“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创新电商业态模式、拓展网络营销渠道、优化电商公共服务、补齐城乡物流短板、强化特色品牌培育”6项行动,促进农产品上行。坚持“便民、惠民、富民”原则,扩大“一部手机云品荟”覆盖范围,试点推广“云品荟+直供、云品荟+消费扶贫、云品荟+第三方平台”等模式,服务农村消费流通,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今年,省商务厅将积极向商务部争取支持,力争全省再增加1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县数量突破100个,成为电商进农村大省。
生态扶贫
打组合拳 栽摇钱树
近年来,全省林草系统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3个方面,凝心聚力打好生态扶贫“组合拳”。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治忠介绍,在生态保护方面,我省聘用生态护林员达到17.04万名,居全国第一。利用专项资金设立生态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管护,实现生态得保护、贫困群众得增收。通过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扛起了生态保护职责,激发了强烈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与扶智的有机结合。
在生态治理方面,通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在生态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引导林草产业健康发展、林业贷款贴息促进产业扶贫增收、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落地转化,聚焦破解贫困山区有“生态”无“生计”的难题。云南核桃、临沧坚果、鲁甸花椒、怒江草果、昭通竹笋等一批助农增收明显的地方特色林产品,为产业脱贫攻坚厚植优势。目前,全省核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
接下来,全省林草系统将积极投身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中,继续将林草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林业项目首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需要,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文旅扶贫
美丽产业 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省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炯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着力构建推进文化旅游扶贫政策体系。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旅游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扶贫文件。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和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认定规范,推进文化旅游扶贫标准化发展。
我省扎实推进“12351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即建设1个旅游扶贫示范州(怒江)、20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5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培育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文化旅游综合带动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自检申报、认定初评、审核认定、认定命名、总结推广5个阶段,加强对旅游扶贫示范点的推广。
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夯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全省88个贫困县已建设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882个,达标率占73.6%。已建成达标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356个,达标率占79.2%。县级图书馆评估定级达到三级以上的有85个,达标率96.6%。县级文化馆评估定级达到三级以上的有77个,达标率87.5%。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从精准旅游扶贫对象、精准帮扶主体、精准文化旅游扶贫方式等3个方面引导推进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