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为新农村合作医疗装上"安全锁"
“渭南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540余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新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千家万户。随着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密集出台,合疗资金大幅度增加,怎样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新形势下医疗部门和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市检察院开展有的放矢的预防调查,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卫生系统职务犯罪发生,为全市新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装上了‘安全锁’。”陕西省渭南市卫生局金敏学局长近日在一次专题会议上感慨地说。
据了解,陕西省渭南市检察院针对近年来卫生系统部分单位和个人经不起物质利益诱惑,出现以权谋私、职务犯罪等违法犯罪现象,结合地域实际,突出针对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职务犯罪专项预防调查,取得了显著效果。
突出预防调查方向和方案。渭南市检察院率先成立了市县两级院预防干警为成员的新农村合疗预防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专门力量,对近年来发生在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相关案件进行逐一梳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从职务犯罪的变化趋势、作案手段、发案环节、发案原因、预防对策和建议等方面分析研判,查找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和漏洞,查找关键症结和犯罪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分析研究,先后三次召开专题会议,最终确定在卫生系统新农村合疗资金落实使用方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调查项目。
紧接着,渭南市检察院又制定了相应的调查工作方案,采取预防部门为主,自侦、法律政策研究、案件管理部门等部门密切协作联合的“一体化”机制。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明确预防调查的对象、拟调查的问题、调查方法步骤、措施保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为确保预防调查的规范性,增强预防调查工作的操作性,他们设计了“调查手记表”,在开展预防调查完成后,对确定好的调查项目进行归类细化,对确定调查的原因、过程、成效、经验等进行分别填写,使得整个调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
突出预防调查的专业性。首先是坚持全面搜集资料。两级院预防部门在自侦部门密切配合下,综合剖析发案原因以及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和隐患行为,共同召开案件剖析会、专题分析会。采用走访相关单位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召开座谈会、向专家咨询等调查形式,收集相关政策规定和人民群众对合疗资金管理中的意见和建议、统计资料、财务数据等,然后做到坚持迈开双腿接地气开展调查。他们深入全市乡镇卫生院调阅、审核“新农合”病历、资料8000余份,发现问题凭证3687份,对其中的1548份资料进行入户调查,进村入户1328户,逐人核对报销单据、合疗本,询问相关人员和当事人,做调查笔录1100余份。其次,坚持全方位调查研究。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强调查的深度、广度,全面掌握情况。对近年来卫生系统发生的案件按市、县、乡镇不同级别分别进行分析,全面分析同一级别各个案件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发案的特点及原因,了解同一级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掌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最终找出同一级别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以“点”定“格”,突出“块上”纵向调查。对市、县、乡镇不同级别卫生系统发生的案件进行纵向对比,整体分析不同级别发生的案件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发案的特点及原因,了解不同级别之间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掌握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不同级别卫生系统不同的规定,既调查管理机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分析政策、法律法规对卫生系统规定的局限性。坚持以“点”织“网”,延伸“面上”立体调查。对2012年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执行国家规定和费用支出报销资料逐一进行核查。问实情、查真相,拉长预防链条,延伸工作触角,查找犯罪隐患,了解其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掌握其行业或领域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注重客观性,把握规律性,权衡合法性,克服局限性,增强预防的针对性。
突显预防调查的实效性。据金敏学介绍,通过这次深入细致的专项预防调查,检察院共向地方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反馈问题135个,提出检察建议7份,帮助卫生医疗单位制定各项制度、措施20余项,促进了发案单位内控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在合疗资金的申报、审核、审批、发放、检查中统一管理办法,通过各个环节的签字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有效地堵上了申报虚假的漏洞,预防了工作中的无人问责、互相推诿等现象,减少了犯罪隐患,为防止资金发放每个环节的职务犯罪发生加上了保险锁。同时,给卫生系统干部上法制课9次,组织卫生系统干部参观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现身说法4次,受教育人数1100余人。
“这些检察官每次实地调查,都自带饮水干粮,不开警务车辆,不要基层人员陪同,自寻地址登门调研。为不影响农业生产,他们还安排在农闲时间走村入户,检察干警朴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风清正气的精神,也让人民群众和医疗系统干部职工深为感动,同心同德共筑新农村合作医疗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实大坝!”金敏学深有感触地说。
(李关斌 何广州 倪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