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牟平:四个检察室"把地气接到群众家里"
田间地头访民情
上门征求意见
研究案情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检察院派驻高陵检察室主任孙晓煜接到了该区一家金矿企业职工李国富的电话:“现在工作顺心多了,最近又要涨工资,这都多亏咱检察室的帮助啊!”听着李国富欣喜的声音,孙晓煜也由衷感到欣慰。
李国富所在的金矿企业曾因资金问题濒临倒闭,多次拖欠职工工资、欠缴职工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费用,300多名职工反映强烈,表示要到政府上访。高陵检察室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及时安抚职工,向该公司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调查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现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某和财务经理李某涉嫌犯罪,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办。办案过程中,高陵检察室先后12次前往该公司,通过座谈交流、法制讲座等形式,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结案后,又配合该公司进行重组,使其重新焕发生机、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得到了企业职工的交口称赞。
“派驻检察室的设立使检察工作的基础由县级延伸到乡镇,成为检察机关新的战略基点,我们将其作为检察工作新的增长点,努力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好助手、老百姓的贴心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牟平区检察院检察长孙延杰表示。
打造服务大局的一线平台
作为烟台东部的新区起步区,牟平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牟平区检察院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的部署,将检力下沉、重心下移,对应中心法庭,建成大窑、高陵、水道、王格庄4个派驻检察室,构建起辐射辖区镇街、社区、村庄和企业多层次、全覆盖的检察网络新体系。
“派驻检察室作为检察工作的前沿阵地,扎根基层、贴近一线,必须积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对接协调,做到立足职能谋全局、融入中心促发展,打造服务大局的一线平台。”孙延杰表示。
今年初,派驻水道检察室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内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违规占有集体土地建房出租,便将该线索及时反馈给控申部门。后经反渎部门外围调查和到相关部门调取单位的相关资料及土地证登记手续等书证,查实了该村村委会主任在未取得合法手续情况下,私自违规占用集体3亩土地的事实,及时向当地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书,将3亩土地收归政府,挽回了经济损失。
派驻大窑检察室积极承担烟台“一号工程”东部新区起步区建设的相关任务,配合做好8个整体改造村庄、1400多家农户和养殖户的动迁工作,与34家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建立经常性联系,协调解决问题50个,帮助排查廉政风险点20个,确保了新区建设顺利推进。
擦亮服务群众的靓丽窗口
派驻检察室建在老百姓的身边,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破除了检察工作“机关化”“神秘化”倾向,既是一线平台,更是重要窗口。既然是“百姓身边的检察院”,自然要以司法为民为落脚点,积极构建民生检察服务体系,真心实意察民情,千方百计解民难。
牟平区充分发挥派驻检察室的一线优势,设立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电话,确保民情民意反映渠道通畅。坚持和完善“定点加巡回”制度,深入辖区主动到田间地头、到农民家中进行巡回走访,听真话,摸实情。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超出检察职能范围的,也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去年,派驻王格庄检察室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不少群众对烟海高速征迁补偿问题颇有意见。问题出在哪儿?派驻检察室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涉迁群众了解情况,从中抓到一条重要线索,一边顺藤摸瓜,一边将情况上报到反贪部门。后经缜密调查,一举查处了烟海高速征迁领域12人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窝串案。
派驻高陵检察室积极配合反渎部门查处2人涉嫌玩忽职守,致使某公司尾矿库溃坝,造成1人死亡、268户果农400余亩果园被毁的重大损失案件,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该公司赔付了受害果农损失,复垦了被损土地。说起这件事,果农老李就要跷大拇指:“如果没有咱派驻检察室,我们的损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挽回。”
派驻检察室既是基层群众和检察机关的“连心桥”,又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服务基层民生的“前哨站”。近年来,牟平区各派驻检察室建立联系点555个,聘请联络员2200余名,走访农户和企业500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收集诉求意见600余条,提供法律服务500余人次,协调解决群众医疗、低保等问题8件,摸排出侵害民生民利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0件,协助立案查处8件8人,追回惠农资金200余万元,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在2014年烟台市检察院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牟平区检察院名列全市第一,派驻检察室功不可没。
“派驻检察室的设立,就是要让检察工作进村入户,做到联络通、村情通、工作通,真正把地气接到群众家里头,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孙延杰表示。
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
基层稳则全局稳。长期扎根于基层,派驻检察室的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事后监督固然重要,但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也是派驻检察室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派驻大窑检察室辖区居民柳某与妻子离婚后,其前妻多次提出,如果柳某的父亲将在牟平的房子过到柳某的名下,便与柳某复婚。而办理完房屋赠予手续后,前妻只字不提复婚的事。柳某感觉上当受骗,多次找到前妻理论无果,几次想与前妻同归于尽。派驻大窑检察室主任杨燕了解到柳某的苦恼后,主动上门找其谈心普法,终于解开了柳某心头的疙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一场有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纠纷以双方和解而终结。
在“送法下乡”过程中,牟平区各派驻检察室将工作做得细、做得久、做得牢,形成常态化机制。诸如“检察工作村村通”“走村入户听民生”“巡回宣讲普法律”等活动,已渐入人心。检察宣告制度公开释法说理,“案前教育、案中关怀、案后帮教”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一体化办案模式,“见人建档、分类帮教”社区矫正监督,轻微刑事案件直接向对应的中心法庭提起公诉……各项举措,赋予检察室实实在在的任务,使检察室工作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大到反贪案件的协助查办,小到邻里纠纷、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远到化解上访老案,近到为准备开春种树的农民提供维权咨询服务,牟平各派驻检察室始终坚持将服务送到家门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有矛盾找检察”正日益成为辖区群众的新信条。
凡是群众有需要有诉求,他们都能努力去解决——这就是牟平区检察院派驻检察室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