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钟楼法庭:不忘初心破浪行 真抓实干敢创新
钟楼人民法庭是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三个派出法庭之一,主要负责审理3个乡镇办事处的各类民商事案件和全市的交通事故案件,现有正式干警9人(员额法官7人,法官助理2人),辅助人员21人。2018年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7278件,是全院人均结案最多的庭室;服判息诉率、调解率、简易程序适用率、发回改判率,位居全院第一,新收案件无一引发不稳定因素。
2019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对该庭工作,作出批示予以肯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道才莅临调研指导,予以高度称赞;钟楼人民法庭先后被最高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被河南省高院、平顶山市委政法委表彰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被河南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被河南省高院表彰为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榜样力量:从一个先进到一群先进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只有耐心倾听解答,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用心思辨,才能看穿真相与谎言;乡间道路写下的是公道,肩负的是人间冷暖。
作为离老百姓最近的审判部门,钟楼法庭深知为老百姓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让老百姓满意,就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坚持把支部建在庭上,工作干在基层,践行李庆军精神,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李亚芳、王少磊、李国涛等一批全省先进个人。
2020年12月,法官王少磊开庭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证据繁多、案情复杂,双方都是外地律师着急返程。为免除当事人往来奔波之苦,争取当事人同意后,庭审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次日,原告代理律师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文:“一个买卖引发两个案件,从下午一点半到午夜十二点,第一次挑灯夜战到这么晚!年轻法官和书记员很辛苦,没有怠慢当事人,没有因为时间催促当事人,能够让当事人把意见表达完整。开完庭还建了一个微信群,有法官、代理人、当事人,便于对事实协商调解。全国优秀法庭就是不一样,为他们点赞!”
智慧审判: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2019年,汝州市人民法院在全省最先引进“云上法庭”系统,第一套设备就安装在钟楼人民法庭。开庭前,利用人脸识别自动对比审核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快速完成身份认证。庭审可全程同步视频直播,“云上法庭”为缺少法律知识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术语专业解析;为庭审各方提供引导和提示,证据同步展示,质证、笔录及音视频与证据自动关联,同步呈现争议焦点;庭审笔录语音识别,支持修改编辑,当事人可以随手对庭审笔录进行标疑,便于书记员庭后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复核。庭审结束后,整个庭审过程随案生成可调阅的电子档案,让庭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都可以被追溯。
2019年以来,该院通过“云送达”系统精准送达2100余件;“云上法庭”开庭审理648件,庭审时间缩短20分钟以上;“智审系统”信息自动回填、法条自动推送、裁判文书、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让60%以上的审判辅助事务网上进行,减轻了法官、书记员的工作负重,案件平均审理时限缩短15天。立案、缴费、调解、审判、执行均可网上进行;一案一微信群,送达、质证、辩论全程可视;电子签章、庭审语音同步录入全覆盖,裁判文书立等可取,司法便民体系和为民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审判体系、审判能力现代化基本成型。
疫情防控期间,在汝州市人民法院钟楼人民法庭一号审判庭内,李俊杰法官利用“云上法庭”敲响了全省法院系统网络庭审第一锤;高向鹏法官办理的“百万买卖合同案线上调解、为农民工讨薪10余万元”劳务合同案和“云上法庭千里连线,企业讨回十年旧账”等多起案件,被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等诸多媒体转载报道。
多元解纷:推进诉源治理“降”之有道
纠纷多元化解无缝衔接。钟楼人民法庭依托辖区4个诉调对接工作站,选派4名员额法官担任站点负责人,打造基层矛盾“法庭-乡镇-村组”的网格化调解模式,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凸显,法庭案件数量连年下降,取得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效果,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其中,辖区小屯镇党委还专门出台文件,对全镇矛盾调处工作统筹规划,定期邀请法庭法官对调解员进行培训,指导协助开展纠纷化解,并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的积极性。
特色审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好假日法庭值守和农忙延期开庭,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托诉调对接工作站,通过“车载法庭”“田间法庭”等审判形式,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院,就地开庭、就地调解。设立巡回审判点4个,定期到审判点开展案件受理、调解、审判、送达等工作。三年来,共巡回审判案件360件。做好家事审判领头羊,完善家事审判制度11项,建立法庭、妇联、派出所、村两委四级家事纠纷调解机制,500余起家庭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
做群众认可的“贴心人”。开展有针对性的送法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召开法治讲座40余次,发放维权手册、便民联系卡等1万余册。倡导“和为贵”,在处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纠纷时,将公认的道德准则、普遍的是非标准、善良的民俗习惯引入调解之中,形成“小事不离家,大事靠法庭”的纠纷解决新格局。三年来,诉前调解纠纷3956件,诉中委托调解1764件,60%以上的纠纷在诉前、诉中得到化解。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听取普通群众意见。三年来,案件陪审率达95%以上,服判息诉率达到94.46%。
全面推进道交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平台,助力诉源治理。随着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增加。自汝州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中心成立以来,法院、公安、司法行政、保险公司等单位抽调人员,构建了集“事故责任认定、法律咨询、保险核损、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于一体的联合办公模式,以诉调对接工作站为依托,推动公安交警、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司法调解四调衔接;制作微动漫,以电视播放、微信传播等形式,全面提升平台的知晓利用率。疫情防控期间,李国涛法官利用道交纠纷网上处理平台成功调解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纠纷,7名当事人现场领取了112万元的交通事故赔偿款。2020年利用平台接收案件2357件,调解成功1796件,申请调解数量和调解成功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二。
走近群众、读懂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钟楼人民法庭全体干警在平凡中与群众心心相印,于坚守处与百姓血脉相连,通过办理一起案件,化解一个个矛盾纠纷,将曲曲弯弯、沟坎坎、苦辣酸咸变为幸福与温暖。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一百周年,钟楼人民法庭将以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争创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