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 为民解难题
为民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落脚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普法宣传在身边 知法懂法护平安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市中院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积极贡献力量。
法官驻校园,织密青春“防护网”。“如果在学校里有同学经常欺负你,你知道怎么说‘不’吗?……”市中院护苗工作室的法官们正在为胜利小学的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法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学生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法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这之前,法官们还设立了驻校蒙汉双语法官工作室,走进呼伦小学、第五中学、蒙古族中学等学校,为师生们带去精心准备的普法课。
送法进社区,“典”亮法律之光。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物业与业主因权力义务产生的矛盾突出。市中院法官走进社区,将民法典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面对群众们接连不断的提问,如“法官,我们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到底有没有效果?”“物业服务不到位,收取费用还很高怎么办?”“网上说物业服务不到位,可以拒掏物业费是真的吗?” 等相关法律问题,法官们作出耐心解答并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入手,就物业服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向社区业主们作了详细的讲解。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中院组织法官开展“零距离”普法近20次,针对性答疑解惑150余人,发放相关宣传手册书籍等200余册,使得法律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法律服务送上门 护航企业强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中,市中院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机融合,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地司法保障和服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院将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加强常态化交流联系,及时回应企业各项司法需求……”这是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范巧兰到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时强调指出的。
党史学习教育中,市中院班子成员分别包片下沉走访相关企业,在介绍全市法院党史学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开展情况后,征求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全面听取企业司法需求。
党史学习教育中,班子成员送法进企业10余次,收集到意见建议30余条。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汇总梳理,并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进行逐一落实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近日,市中院民事审判二庭法官李洪波收到了写有“为企业排忧解难正气浩然,廉政执法倾心调解效率高”“法理并用,深得民心”字样的两面锦旗。在该案办理中,承办法官认真阅卷掌握案情,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聆听双方诉辩理由,精准地抓住争议焦点及本案核心问题,以事实为基础,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耐心细致地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不断地沟通协调,促使双方打开斗气心结,共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心系百姓件件事 主动服务解民忧
“知心”工作室,彰显司法温情。党史学习教育中,市中院“刘佳知心助导室”“春晓知心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放在心上,主动作为,真情服务。
“非常感谢你们,为了我这个事情还专门到我家里来,真是没少麻烦你们……”方某反反复复地表达着对法官的谢意。
年近九十高龄的方某就是刘佳知心助导室的受益者。他因多年前的企业破产引发的纠纷,欲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拄着双拐到市中院寻求帮助时,知心助导室刘佳法官接待了他,并协调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法院指导老人准备起诉材料。了解到老人在电话中要独自一人去100多公里以外的新左旗法院办理立案手续,刘佳法官决定到老人家中为其办理跨域立案,一起民事案件在当事人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跨域立案,省去了当事人异地奔波的辛苦。
刘佳法官说道,知心助导室承担着诉前指引、情绪疏导、诉讼关怀等职能,通过对案件进行诉前分析研判、对当事人的负面情绪进行安抚和疏导、对特殊人群给予司法关怀等方式,可以拉近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党员先锋带头干,诉讼服务更便捷。市中院立案大厅、信访大厅服务窗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日办理工作中佩戴党徽,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高福良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们结合上级法院关于移动微法院、网上保全、网上鉴定、送达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平台的落地运行,大力使用远程诉讼服务柜台产品,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自助调解、异地收取诉讼文书等服务,法官们还亲自指导当事人进行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文书异地收取等,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法院便民利民为民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