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十个一”推动善美玉溪建设
玉溪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十个一”建设为重点,将公民道德建设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多措并举打造善美玉溪。
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29个所、225个站,组成志愿服务队793支,志愿者13万余人。按照“点单→接单→派单→回单”的模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5+X”平台,突出共建共享,促进资源平台打通,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体育场馆、休闲广场、科教基地、文化礼堂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造5个“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开展理论宣讲1400余场次,受众约20万人次,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
打造一个文明讲堂
夯实道德建设基础,建立健全网络架构,采取“5+N”形式,紧密结合“四德”教育和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扶贫扶志等中心工作、突出以文化人的作用,持续6年举办文明讲堂,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道德模范的故事、玉溪好人的故事以及玉溪新乡贤的故事,文明讲堂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平台。
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自2008年以来,累计推选中国好人15人,云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6人,云南好人19人,玉溪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3人,玉溪好人88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6名,新时代玉溪好少年59名,市级主要媒体、新媒体开辟专版、专题或专栏全方位宣传;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43人,开展新春慰问。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人心思进。
编印一套丛书
以玉溪市各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鲜活故事、感人事迹为素材,以《人民日报》有关社会文明、先进典型的评论为导向,认真组织编印《向上向善——沿着榜样的足迹》系列丛书共四集,用身边的“玉溪好人”“道德模范”,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等可知、可感、可学的具体人物来感召群众、鼓舞群众、带动群众。
创立一个善行义举榜
认真组织开展善行义举评选活动,通过家庭自荐、单位同事推荐、党团组织举荐等多种形式,推举出上榜候选人。全市共立榜2813块,上榜人数41504人,用身边事、身边榜样感召身边人,鼓舞群众、带动群众。探索建立好人好事动态发现、认定和激励机制,坚持发现一个、树立一个、带动一片,推动善行义举榜覆盖到村(社区)、学校。
建设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
自2011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及省、市项目经费2400多万元,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64所,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公益性、资源整合、普及性、特色发展四大原则,顺应未成年人个性发展方向,开设20项以上活动项目,做到了“一宫一品牌、宫宫有特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建成一批主题园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工程,建成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玉溪一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项目、东风广场、科技广场、聂耳公园、红塔文体中心、两湖大瀑布、柴家大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玉溪大河孝文化主题园项目二期,发布系列公益广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知晓率达到85%以上,成为人们的共同价值认识。
创建一批示范单位
出台《玉溪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工作标准及管理办法》,全市共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1个,全国文明单位11个,全国文明村镇7个,全国文明校园2个,云南省文明城市4个,云南省文明单位142个,云南省文明村镇72个,云南省文明校园8个,云南省文明家庭7户,玉溪市文明行业9个,玉溪市文明单位192个,玉溪市文明村镇65个,玉溪市文明校园7个,玉溪市文明家庭50户,71个文明示范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家教家风、开展移风易俗教育等融入创建工作当中,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组织一系列先进模范巡讲
连续四年开展“德耀中华·玉溪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模范巡讲”活动,切实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将“玉汝于成、溪达四海”的玉溪精神加入巡讲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35名优秀演讲选手,用典型的事例、生动感人的语言为单位、乡镇街道、学校等讲述了苏云翠、王新华等10名第六届玉溪市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能充分展现“玉溪精神”的好人、好事。在玉溪电视台开辟《在路上》栏目,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玉溪好人的先进事迹,学榜样、做榜样在玉溪蔚然成风。
制定一系列公约规章
开展公共文明礼仪普及工程,编制印发公共文明规范,编印《玉溪市民文明公约》《玉溪市民文明礼仪手册》,编写《玉溪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项论证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200多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890个,制定婚丧喜庆公约规范操办流程,签订《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文明礼仪、文明新风成为市民新时尚,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